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周刊网 > 资讯 > 正文
经济周刊网-移动版 首页

老龄安养产业(养老照护)

时间:2020-02-19 11:35  阅读:1
分享到:

安养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意义(安养产业商业模式)。

人生秋季的安顿——收获自己。

以文化人 ——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挣脱旧的自我,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我们只要摒弃那些喧闹的浮躁,寻找一份安养的纯洁,就可以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一百岁感言》(杨绛) ——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就是人生的秋季,金色的秋天!安养,开启人生秋季。

中华传统文化源于“天人合一”的《周易》思想,将人与自然世界归于太极的阴阳五行,逐步分化出了侧重顺其自然的非常“道学”、推行中庸规矩的入世“儒学”、倡导欲望节制的出世“佛学”,以及深入人的心性的“宋明理学”,就此共同搭建起中华传统文化“五位一体”的宏观思想主体。而且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于开放包容中,兼收并蓄地汲取了西方重“器”的思想及方法,不断充实并弥补着自身在实用精微上的不足。

1 中华文化之佛学文化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这两段有关佛教中国化的教科书式的精确叙述,是源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

2 佛学文化之佛教

佛学即佛法之学,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

学习(和研究)佛学,当然就要讲到佛教,因为佛学是佛教的经典,讲佛学就是讲佛教的学说。但是佛教和佛学的概念还有一定的区别。佛教是一种宗教,除了有其完整的教义之外,还有一整套制度、仪式、信仰。而佛学则专指佛教典籍中所包含的学说,是佛教各种流派所遗存下来的学术著作和学术理论,内容大多是探讨宇宙、人生、社会的一些根本问题,涉及哲学、科学、宗教学、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艺术学诸多学术领域。

3 佛教之净土宗

净土宗思想宗旨,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因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着弥陀本愿的他力,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又称为念佛宗。中国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道绰、慈愍等大师的大力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奉行,是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为深远的宗门。

比起生命时长,生命质量更重要,对于处于生命末期的医疗照护水平和方法更应该得到重视和提高。净土宗在减少老年人痛苦,以相对的“善终”的方式,尽量减少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方面已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这个沉痛的问题,是每个家庭早晚都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希望社会关注,减少老人的痛苦。佛学符合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又降低对物质的完全依赖,还能传扬传统文化,教化社会,维护老年尊严。

4 佛教之安养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未来的二十年当中将达到顶峰,社会需要承担起对这些老年人的安置问题,国家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养老事业当中去,很多地方建造了许多老年公寓和各种养老的服务中心。

可以提供养老、修行与临终助念关怀为一体的佛教安养院。心理决定生理,人的心态决定身态,真正的健康要靠自己的觉知。培养正确的认知,只有养心、养性的文化养生才能达成健康的效果,“文化养生”才是健康体魄的守护神。佛学安养完全具备这样的完整体系,实践证明在当代养老方面再次复现社会价值。

佛教参与养老古已有之,历史上,佛教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由来已久,从梁武帝设孤独园以恤孤幼,到武则天设立“悲田养病坊”以收容贫苦残疾无所依靠之人,再到宋明时期的“福田院”、“居养院”,直到当代的“人间佛教”思想下的寺院安养院等,皆以“慈悲济世”为依止,奉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切实帮助社会共同解决养老敬老助老问题。

佛教养老更多提供的是精神关怀以及临终生命关怀,这在机构养老是很难做到的,而佛教办养老本身就是一个接续传承。佛教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发挥好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着力为出家众及其父母以及佛教居士解决好养老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佛教养老必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佛教养老道路。

5 养老之安养

双缘安养模式,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养老院”,充分说明佛学在助老养老和临终关怀方面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彰显了佛教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核。当看到老人们在这里幸福安详地生活,整个安养院充满喜乐、光明、希望,没有暮气、死气、怨气,一片祥和、其乐融融。在双缘安养院,老人就餐时吃的是津津有味、非常满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这在其他养老院是看不到的。原来,让老人如此幸福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法味和美味。每天念佛、闻法共修,生死大事已经解决,心情舒畅了,吃嘛嘛香。几位电视媒体人赞不绝口。(CCTV发现之旅《筑梦中国》栏目组制片主任)黄炳锋说,如果不实地采访,我们很难想象这里的一切,老人们这样幸福快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养老问题的日趋突出,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人会不断增加。佛学净土宗以传统的佛学思想为基础,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提倡善恶报应,因果相遁,业报轮回等说教,并以戒律、戒条作以规范,深入人心,渗透社会各个层面,对于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安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支撑。安养在助老养老和临终关怀方面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利于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化交融的关键节点,继承和发展老龄安养事业,必将凸显中华文化思想在人类现实及未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医护,养老,传统教育,佛学修行结合,让护工真心护理,老人心里安稳。一颗善良的心,和谁相伴都能长远!因为懂体谅,懂包容,懂尊重。安养院真正在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福,替社会行孝,为自己积德!

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秋季阶段(好像季节的交替),开启人生秋季,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就像春季、夏季),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谁都有自己的伤心事,成熟不过是善于隐藏,沧桑不过是无泪有伤(村上春树)。自我的收获是无限的,愿我们做自我收获里的践行者。

生命是一场慈悲的盛宴、一轮智慧的盛开!

6 安养的经济价值(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嗷嗷待哺”,但中国养老政策碎片化,产品内容碎片化,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服务意识的薄弱,无法消融的中国消费者信任危机。

结合老龄和安养“双引擎”发展主体(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应用千百年来佛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机遇,激活佛学安养蛰伏的发展潜能。商务邮箱:starli100@aliyun.com、商务微信:starli100。

参考文献

【1】 白晨 雷晓燕,《新时代中国老龄化趋势、挑战及应对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第1753期。

【2】 杨军,《全态系争战》,2019.4。

【3】 张文勋,《人类智慧之光 —— 走进中国佛学》,2009。

作者:黎鸿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TF00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周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经济周刊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老龄安养产业(养老照护)

安养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意义(安养产业商业模式)。

人生秋季的安顿——收获自己。

以文化人 ——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不断改变自己,不断挣脱旧的自我,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我们只要摒弃那些喧闹的浮躁,寻找一份安养的纯洁,就可以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一百岁感言》(杨绛) ——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就是人生的秋季,金色的秋天!安养,开启人生秋季。

中华传统文化源于“天人合一”的《周易》思想,将人与自然世界归于太极的阴阳五行,逐步分化出了侧重顺其自然的非常“道学”、推行中庸规矩的入世“儒学”、倡导欲望节制的出世“佛学”,以及深入人的心性的“宋明理学”,就此共同搭建起中华传统文化“五位一体”的宏观思想主体。而且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于开放包容中,兼收并蓄地汲取了西方重“器”的思想及方法,不断充实并弥补着自身在实用精微上的不足。

1 中华文化之佛学文化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这两段有关佛教中国化的教科书式的精确叙述,是源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

2 佛学文化之佛教

佛学即佛法之学,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

学习(和研究)佛学,当然就要讲到佛教,因为佛学是佛教的经典,讲佛学就是讲佛教的学说。但是佛教和佛学的概念还有一定的区别。佛教是一种宗教,除了有其完整的教义之外,还有一整套制度、仪式、信仰。而佛学则专指佛教典籍中所包含的学说,是佛教各种流派所遗存下来的学术著作和学术理论,内容大多是探讨宇宙、人生、社会的一些根本问题,涉及哲学、科学、宗教学、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艺术学诸多学术领域。

3 佛教之净土宗

净土宗思想宗旨,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目的的宗派。因以称念佛名为主要修行方法,希望藉着弥陀本愿的他力,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所以又称为念佛宗。中国净土宗从庐山慧远大师倡导净土思想,历经北魏昙鸾、唐朝道绰、慈愍等大师的大力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奉行,是影响中国佛教民间信仰最为深远的宗门。

比起生命时长,生命质量更重要,对于处于生命末期的医疗照护水平和方法更应该得到重视和提高。净土宗在减少老年人痛苦,以相对的“善终”的方式,尽量减少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方面已经深入社会各个层面。这个沉痛的问题,是每个家庭早晚都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希望社会关注,减少老人的痛苦。佛学符合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又降低对物质的完全依赖,还能传扬传统文化,教化社会,维护老年尊严。

4 佛教之安养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未来的二十年当中将达到顶峰,社会需要承担起对这些老年人的安置问题,国家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养老事业当中去,很多地方建造了许多老年公寓和各种养老的服务中心。

可以提供养老、修行与临终助念关怀为一体的佛教安养院。心理决定生理,人的心态决定身态,真正的健康要靠自己的觉知。培养正确的认知,只有养心、养性的文化养生才能达成健康的效果,“文化养生”才是健康体魄的守护神。佛学安养完全具备这样的完整体系,实践证明在当代养老方面再次复现社会价值。

佛教参与养老古已有之,历史上,佛教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由来已久,从梁武帝设孤独园以恤孤幼,到武则天设立“悲田养病坊”以收容贫苦残疾无所依靠之人,再到宋明时期的“福田院”、“居养院”,直到当代的“人间佛教”思想下的寺院安养院等,皆以“慈悲济世”为依止,奉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切实帮助社会共同解决养老敬老助老问题。

佛教养老更多提供的是精神关怀以及临终生命关怀,这在机构养老是很难做到的,而佛教办养老本身就是一个接续传承。佛教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发挥好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着力为出家众及其父母以及佛教居士解决好养老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佛教养老必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佛教养老道路。

5 养老之安养

双缘安养模式,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养老院”,充分说明佛学在助老养老和临终关怀方面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彰显了佛教慈悲济世、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核。当看到老人们在这里幸福安详地生活,整个安养院充满喜乐、光明、希望,没有暮气、死气、怨气,一片祥和、其乐融融。在双缘安养院,老人就餐时吃的是津津有味、非常满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这在其他养老院是看不到的。原来,让老人如此幸福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法味和美味。每天念佛、闻法共修,生死大事已经解决,心情舒畅了,吃嘛嘛香。几位电视媒体人赞不绝口。(CCTV发现之旅《筑梦中国》栏目组制片主任)黄炳锋说,如果不实地采访,我们很难想象这里的一切,老人们这样幸福快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养老问题的日趋突出,选择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人会不断增加。佛学净土宗以传统的佛学思想为基础,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提倡善恶报应,因果相遁,业报轮回等说教,并以戒律、戒条作以规范,深入人心,渗透社会各个层面,对于社会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安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支撑。安养在助老养老和临终关怀方面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利于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全球化交融的关键节点,继承和发展老龄安养事业,必将凸显中华文化思想在人类现实及未来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医护,养老,传统教育,佛学修行结合,让护工真心护理,老人心里安稳。一颗善良的心,和谁相伴都能长远!因为懂体谅,懂包容,懂尊重。安养院真正在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福,替社会行孝,为自己积德!

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秋季阶段(好像季节的交替),开启人生秋季,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人生没有无用的经历(就像春季、夏季),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谁都有自己的伤心事,成熟不过是善于隐藏,沧桑不过是无泪有伤(村上春树)。自我的收获是无限的,愿我们做自我收获里的践行者。

生命是一场慈悲的盛宴、一轮智慧的盛开!

6 安养的经济价值(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嗷嗷待哺”,但中国养老政策碎片化,产品内容碎片化,特别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服务意识的薄弱,无法消融的中国消费者信任危机。

结合老龄和安养“双引擎”发展主体(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应用千百年来佛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机遇,激活佛学安养蛰伏的发展潜能。商务邮箱:starli100@aliyun.com、商务微信:starli100。

参考文献

【1】 白晨 雷晓燕,《新时代中国老龄化趋势、挑战及应对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第1753期。

【2】 杨军,《全态系争战》,2019.4。

【3】 张文勋,《人类智慧之光 —— 走进中国佛学》,2009。

作者:黎鸿

老龄安养产业(养老照护) 责任编辑:经济周刊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周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经济周刊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