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周刊网 > 资讯 > 正文
经济周刊网-移动版 首页

这个澳大利亚人,比马云早10年成为中国首富,今却已“销声匿迹”

时间:2019-05-26 19:11  阅读:1
分享到:

很多热都在关注中国的富豪榜,就像小编虽然没钱也想知道首富之位花落谁家。近年来,富豪榜上的排名此起彼伏,说到中国首富,大家可能最先想到许家印、马云等,但首富之位一直在变来变去。

在这20年里,中国诞生了很多富豪,但李嘉诚却是蝉联首富宝座最久的,长达15年,但大家听过最多的应该是李嘉诚、宗庆后、丁磊等、还有2015年的首富王健林。中国诞生了很多的富豪,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黄光裕不只是唯一一个,施正荣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可能对他不熟悉,5年赚足186亿身家,还被誉为““拯救地球之人”,却为大家演绎了富豪迅速跌落神坛的故事。

施正荣出生在贫苦人家,家里有四个孩子,压力很大。施正荣就遭到了母亲的抛弃,他是在养父母的抚养下长大的,但是养父母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只是勉强维持生活,很不容易考上大学的施正荣。施正荣是新能源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努力学习,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毕业后,进入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

由于成绩优异,施正荣被派到澳大利亚留学深造。在留学期间,凭借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顺利拿下博士学位,而且也成为了全球首个攻克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此时的他手里还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也正因为如此,施正荣担任了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职。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学术界,施正荣也必会占据一席之地。但2001年的时候,国家大力鼓励华人回国创业,碰巧当时无锡市政府到澳大利亚考察,寻找既是高新技术,又能获得高额回报的项目,施正荣就和无锡市政府搭上了线。

之后,施正荣放弃学术研究,带着两年薪水40万美金回国创业。在无锡市政府的帮助下,当地8家国企出资600万美元,最终双方以800万美元合资成立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起初,公司发展不怎么顺利,于是施正荣以国际领先的技术展开攻势,市场迅速打开,到2004年底,销售收入达到了10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光伏行业三巨头之一。2005年,尚德电力更是完成为私有化,于2005年12月14日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也凭借186亿美元的身价,跃居2006年中国首富。

成为富豪之后的施正荣开始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上出现懈怠,开始沉溺于享受,还一口气买了十几辆豪车,每周7天开的车都不一样。成功或许来得太快就不会被珍惜。在2012年上半年,尚德电力上市仅7年,股价就从80美元的巅峰跌到了1美元,施正荣的186亿也被清零。施正荣本是全球光伏界的宠儿,手握世界领先的技术,为何发展成为了这样?

施正荣的大手笔挥霍是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香港首富李嘉诚居首富之位长达十五年,李嘉诚虽然拥有亿万帝国,但生活很节俭,不仅每年花费不到10万元,甚至连戴着手表价格也只有2000元。相比财大气粗的富豪们,在有钱之后便住豪宅、买豪车,李嘉诚的生活真的很简单,李嘉诚的儿子之前也曾在公开表示,在上小学的时候,李嘉诚经常带他们去坐公交车,而不是专车接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及时创新。尚德电力当初成功之时,让许多企业和政府眼红,大家也开始竞相模仿,当时,在全国各地600个城市纷纷建起了光伏产业和光伏产业园。顷刻间,中国的光伏产业空前昌盛,全球前十的光伏企业里,就有5家是中国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的出现,光伏产业的利润快速下降,在2010年9月以后跌至20%。据统计,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料90%依赖进口,90%的产品也是依赖出口,随着产能过剩,价格降低、欧美国家反倾销等,导致尚德电力的利润大幅度缩水。

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光伏产业遭遇寒冬。此时的施正荣,不但没有撤退反而急速扩张,在2011年的时候,尚德电力的银行贷款暴增至17亿美元。当时原材料多晶硅几乎掌握在外国手里,光伏企业越来越多的同时,多晶硅的价格也迅速攀升,从每千克100多美元左右,攀升到400多美元,产品也因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急速下滑。大家应该都知道,尚德电力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发展起来,这样就导致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很难遭遇暴风雨的侵袭。

此外,尚德电力的衰落也和施正荣的性格有关系。施正荣从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是个我行我素的人,曾在公司上市时对朋友说:“以后他便不赚钱了,就只花钱”。果不其然,8年的时间,施正荣就被迫宣布破产。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TF00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周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经济周刊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这个澳大利亚人,比马云早10年成为中国首富,今却已“销声匿迹”

很多热都在关注中国的富豪榜,就像小编虽然没钱也想知道首富之位花落谁家。近年来,富豪榜上的排名此起彼伏,说到中国首富,大家可能最先想到许家印、马云等,但首富之位一直在变来变去。

在这20年里,中国诞生了很多富豪,但李嘉诚却是蝉联首富宝座最久的,长达15年,但大家听过最多的应该是李嘉诚、宗庆后、丁磊等、还有2015年的首富王健林。中国诞生了很多的富豪,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黄光裕不只是唯一一个,施正荣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可能对他不熟悉,5年赚足186亿身家,还被誉为““拯救地球之人”,却为大家演绎了富豪迅速跌落神坛的故事。

施正荣出生在贫苦人家,家里有四个孩子,压力很大。施正荣就遭到了母亲的抛弃,他是在养父母的抚养下长大的,但是养父母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只是勉强维持生活,很不容易考上大学的施正荣。施正荣是新能源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努力学习,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毕业后,进入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

由于成绩优异,施正荣被派到澳大利亚留学深造。在留学期间,凭借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顺利拿下博士学位,而且也成为了全球首个攻克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此时的他手里还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也正因为如此,施正荣担任了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职。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国际学术界,施正荣也必会占据一席之地。但2001年的时候,国家大力鼓励华人回国创业,碰巧当时无锡市政府到澳大利亚考察,寻找既是高新技术,又能获得高额回报的项目,施正荣就和无锡市政府搭上了线。

之后,施正荣放弃学术研究,带着两年薪水40万美金回国创业。在无锡市政府的帮助下,当地8家国企出资600万美元,最终双方以800万美元合资成立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起初,公司发展不怎么顺利,于是施正荣以国际领先的技术展开攻势,市场迅速打开,到2004年底,销售收入达到了100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光伏行业三巨头之一。2005年,尚德电力更是完成为私有化,于2005年12月14日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也凭借186亿美元的身价,跃居2006年中国首富。

成为富豪之后的施正荣开始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上出现懈怠,开始沉溺于享受,还一口气买了十几辆豪车,每周7天开的车都不一样。成功或许来得太快就不会被珍惜。在2012年上半年,尚德电力上市仅7年,股价就从80美元的巅峰跌到了1美元,施正荣的186亿也被清零。施正荣本是全球光伏界的宠儿,手握世界领先的技术,为何发展成为了这样?

施正荣的大手笔挥霍是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香港首富李嘉诚居首富之位长达十五年,李嘉诚虽然拥有亿万帝国,但生活很节俭,不仅每年花费不到10万元,甚至连戴着手表价格也只有2000元。相比财大气粗的富豪们,在有钱之后便住豪宅、买豪车,李嘉诚的生活真的很简单,李嘉诚的儿子之前也曾在公开表示,在上小学的时候,李嘉诚经常带他们去坐公交车,而不是专车接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及时创新。尚德电力当初成功之时,让许多企业和政府眼红,大家也开始竞相模仿,当时,在全国各地600个城市纷纷建起了光伏产业和光伏产业园。顷刻间,中国的光伏产业空前昌盛,全球前十的光伏企业里,就有5家是中国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的出现,光伏产业的利润快速下降,在2010年9月以后跌至20%。据统计,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料90%依赖进口,90%的产品也是依赖出口,随着产能过剩,价格降低、欧美国家反倾销等,导致尚德电力的利润大幅度缩水。

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光伏产业遭遇寒冬。此时的施正荣,不但没有撤退反而急速扩张,在2011年的时候,尚德电力的银行贷款暴增至17亿美元。当时原材料多晶硅几乎掌握在外国手里,光伏企业越来越多的同时,多晶硅的价格也迅速攀升,从每千克100多美元左右,攀升到400多美元,产品也因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急速下滑。大家应该都知道,尚德电力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发展起来,这样就导致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很难遭遇暴风雨的侵袭。

此外,尚德电力的衰落也和施正荣的性格有关系。施正荣从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是个我行我素的人,曾在公司上市时对朋友说:“以后他便不赚钱了,就只花钱”。果不其然,8年的时间,施正荣就被迫宣布破产。

中国首富马云 责任编辑:经济周刊网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周刊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经济周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经济周刊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